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年代1988,我带村民致富 > 第46章 选择

第46章 选择

对于村长这个职位,林卫东内心是平静的,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泛起太多涟漪。

他当下的生活重心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规划,都清淅地落在了两件具体的事情上:一是他自己承包的那片鱼塘,开春后就要投入鱼苗,后续的管理、喂养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精力;二是林卫国的养猪场,目前还没有走上正轨,哪一样都离不开他的帮衬和出谋划策。

这还只是眼前,在他的蓝图里,村子未来发展的内核,应该是那些能够真正带动村民增收、改变村庄面貌的企业和产业。

这才是他真正感兴趣,也认为自己能够发挥所长的地方。

作为品尝过功成名就滋味的人,林卫东对于“权力”或者说“职位”的看法,早已超越了寻常的范畴。

他深知,在这个百废待兴、机遇暗藏的年代,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,才是决定个人乃至一个集体命运的关键。

他的精力是有限的,就象一块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,必须优先播种那些最能产出、最能解决温饱、最能带来希望的作物。

因此,发展经济,带着愿意跟着自己干的人先富起来,是他现阶段坚定不移的首要任务。

他将自己的想法,坦诚地说了出来,然后便静静地坐在陈大山对面,目光平和地看着这位为村子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支书。

屋子里,只有炉子上水壶发出的轻微“嘶嘶”声,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。

陈大山听着,脸上先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包含着对年轻人有想法、有闯劲的赞许,尤其是林卫东将“带领村民致富”放在首位,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眼光没有错,这个年轻人心里装着大家。

但随即,他又缓缓地摇了摇头,笑容里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,他觉得林卫东虽然目标远大,但对于“村长”这个职位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的能量,恐怕还是低估了,或者说,重视得不够。

“卫东啊,”陈大山开口,声音带着老一辈人特有语重心长:

“你的心思,大爷明白,你担心被村里那些鸡毛蒜皮、家长里短的琐事缠住,眈误了你搞经济、办厂子,是吧?这个你放心,有我,还有文彬在呢!这些日常的事务,我们俩多担待一些,你尽管甩开膀子去搞你的经济!”

他看见林卫东嘴唇微动,似乎还想说什么推拒的话,便摆了摆手,示意他先听自己说完:“你别急着表态,听我把话说完,这个职位,它不单单是一个位置,更是一个身份,一个名正言顺的‘名头’。

你当了村长,你的背后,站着的就是咱们全村的老少爷们!你说话办事,分量就不一样了。”

陈大山顿了顿,往前倾了倾身子,压低了些声音,语气更加恳切:“你之前不是说过吗?你要做咱们县里,甚至市里致富的典型。

大爷我希望你做的,不仅仅是致富的典型,更要成为所有村长、支书的典型!只有这样,你才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话语权。

在咱们华夏这片土地上,有时候,有了地位,你才能更好地保护你自己,保护你辛辛苦苦创下的事业,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甚至是一些眼红之人的叼难和非议。”

陈大山的话语重心长,每一个字都象是经过深思熟虑,敲打在林卫东的心上。

林卫东听着,不由得点了点头,不得不承认,老支书看得确实很准,也想得很远。

关于“地位”这件事,他并非完全没有想过,前世摸爬滚打的经历,早已在他心底刻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
在事业起步初期,那些因为缺乏身份和背景而遭遇的种种叼难、刻意收拾,他记忆犹新。

直到后来,企业做大了,成了地方的纳税大户,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,那些明枪暗箭才逐渐少了一些。

陈大山的话,正好说中了他曾经切身体会过的痛点。

至于地位这件事,林卫东不是没有想过,前世的自己,在功成名就之前,被叼难、被收拾的次数也不少,直到后期,自己事业做大了,这些才相对少一些!

“大爷,您的话在理。”林卫东沉吟了一下,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顾虑:

“如果我接了这个职位,徐叔那边怎么办?”

林卫东考虑的是徐文彬,徐文彬在村子里兢兢业业干了好多年,资历老,人也正派,林卫东不想因为自己,占了可能原本属于徐文彬的位置,从而产生隔阂。

陈大山闻言,笑着摇摇头:“文彬做事够细心,也坚持原则,但是魄力不够,现在这个年代,是大变革的年代,文彬只能守成!”

“那徐叔会不会有想法呢?”林卫东问道。

“昨晚我就征求了文彬的意见,他也知道自己的短板,还是想继续担任会计这个工作!”陈大山眼神飘向了另一间屋子,那里正是徐文彬的办公室。

“我知道了,大爷,我考虑考虑,回头我给你答复!”林卫东点点头。

胡全今天才去辞职,按照程序,还要有几天才能批准,然后林卫东才能作为候补,被村委推荐,最后才是正式任命。

回到家,父亲林建华正在院子里忙活,他拿着铁锹和耙子,仔细地平整着家门前的场院。

过些天,这里就要支起大棚,摆上桌椅,林卫东和周晓楠的婚宴将在这里举办,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,林卫东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

他走过去,帮着父亲干了一会儿活,然后便把今天陈大山找他,有意让他接任村长的事情,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和闻声从屋子里出来的林卫国。

相比于林卫国几乎不加掩饰的支持态度,林建华听完后,却陷入了沉默。他放下手中的工具,掏出烟袋,慢条斯理地卷了一支烟,点燃,深深地吸了一口。

“卫东!”良久,林建华才开口,脸色平静,但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审慎:

“说实话,从我这个当爹的角度看,我是不太建议你当这个村干部。”

林建华顿了顿,看着林卫东:“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,比什么都强,就算你当了这个村长,累死累活,做出了天大的成绩,难道村里所有人就都能理解你、念你的好?不见得。”

“你大爷,陈大山,在咱们村干了这么多年的支书,威望够高了吧?可你也知道,那也只是大多数人心服。

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利益,分地、摊派、宅基地,总有些人不会记得你为村子做了多少,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,打自己的小算盘,觉得你亏待了他,到时候,闲言碎语,甚至当面顶撞,都不会少。”

“再一个,”林建华将目光转回到林卫东脸上:“现在和前些年大集体的时候不一样了。

那时候是吃大锅饭,指挥统一,矛盾也相对简单。

往后看,肯定是各家干各家的,个人顾个人的时候多。

人心会更散,利益会更复杂,你想把大家再拧成一股绳,要付出的心血,要处理的矛盾,比你大爷那个时代,只会多,不会少。”

林建华的话语朴实,却一针见血,指出了农村中最现实、最棘手的问题。

林卫东有些吃惊地看着父亲,他没想到,平日里话语不多,主要精力都放在田地里的父亲,看问题竟然如此透彻。

不得不承认,父亲说的每一点,都切中要害,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,村民逐渐解决温饱之后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心态肯定会滋生,各类矛盾必然会凸显出来,而且,单干的时间越久,个人主义的倾向就会越明显,想要凝聚人心,统一思想,其难度确实远超过去。

“爸,卫东当了村长,我们家那就是村子里有头有脸的家族,这有什么不不好的?”林卫国有些不同的想法。

“你懂什么?”林建华突然提高了声音,严厉地训斥道,目光锐利地扫向大儿子:“卫东当这个村长,是为了让你在外面作威作福、仗势欺人的?

如果你存的是这个心思,那这个村长,趁早别当!我们老林家丢不起那个人!”

林建华的语气异常严肃,言语之中不乏警告的意味。

“爸,我哥他不是那个意思……”林卫东见状,连忙开口打圆场。

林卫国也被父亲突然的怒火吓了一跳,悻悻地低下头,小声嘟囔道:“我也没说要去欺负人,就是觉得,起码以后办事能方便点,不会被人平白无故地叼难”

“爸,今天陈大爷和我说了很多,他是支持我的!”随后,林卫东将陈大山的话又给林建华叙述了一遍。

林建华默默地听着,脸上的神情逐渐有了一些变化,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。

他虽然仍有顾虑,但也不得不承认,陈大山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支书,其眼光和考量,确实有他的道理。

在这个人情社会、关系网络错综复杂的乡村,一个正式的身份,有时候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
看到父亲态度有所松动,林卫东悄悄给哥哥递了个眼色,两兄弟又陪着父亲说了会儿闲话,便相继离开了场院,留下林建华一个人继续抽烟、思考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