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> 第435章 终于见识了啥叫等级森严

第435章 终于见识了啥叫等级森严

林杰一夜没睡好。

那个牛皮纸袋里的资料,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窥探过往决策迷雾的窗户。

里面不仅有沈清源整理的几个试点省市drg内部评估报告——数据详实,问题尖锐,远非公开资料可比;

更珍贵的是那些会议纪要复印件,清晰地记录了当时各方围绕病种分组、权重确定、费率测算、监管考核等核心问题激烈交锋的观点,甚至包括一些后来被刻意淡化或否定的“敏感”建议。

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,沉甸甸的。

沈清源,这位看似置身事外的老专家,用意何在?

第二天一早,林杰提前半小时到了办公室。

他仔细将文件袋锁进自己的抽屉,开始继续整理那些旧文件,神情平静,仿佛昨夜什么都没发生。

沈清源准时踱步进来,看到林杰已经在擦拭文件柜,只是从老花镜后瞥了他一眼,没说话,坐下,泡茶,看报。

一切如昨。

上午九点多,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,林杰现在知道他叫小张,又来了,这次是来送一份内部通知。

“林组长,这是本周办务扩大会的议题和材料,沈老师一份,您这里也留一份。”小张将几页纸放在林杰桌上。

林杰道了谢,拿起通知扫了一眼,是讨论近期重点工作安排,涉及医保目录调整、支付方式改革等多个核心议题。

他注意到参会人员名单很长,几乎涵盖了医改办所有业务组的组长和骨干,甚至包括一些借调人员,但“长期政策研究组”后面,只孤零零地印着沈清源的名字。

“小张,这个会,我们组就沈组长一人参加?”林杰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。

小张脸上掠过一丝尴尬,推了推眼镜:“这个林组长,您刚来,可能还不熟悉情况。办里例会一般一般是各组负责人参加。”

“哦,明白了。”林杰点点头,没再多问。

小张如蒙大赦,赶紧离开了。

沈清源从报纸后抬起头,慢悠悠地说:“别惦记了,那种会,吵吵嚷嚷的,没意思。坐在这里看看报纸,清静。”

林杰笑了笑,没接话。

他将那份通知仔细收好,虽然不能参会,但至少能通过议题了解办里当前的工作重点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林杰的生活极其规律。

白天,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整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旧文件,按年份、按主题分门别类。

沈清源大部分时间沉默,偶尔会指点一下某份文件的背景,或者某个政策出台前后的争议,但都点到即止。

林杰发现,这些故纸堆里并非全是无用信息。

有些多年前关于药品加成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调研报告,数据扎实,反映的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;

一些被否决的改革方案,其思路在当下看来仍具启发性。

他像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,在尘埃中仔细搜寻着任何可能有价值的碎片。

同时,他利用晚上的时间,结合沈清源给的那些“秘密”资料,开始撰写drg研究报告。

他没有电脑权限接入内部业务系统,只能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,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,但他别无选择。

他试图通过内部通讯录联系名单上那些可能对drg有研究的专家或干部,结果与前几天一样,要么石沉大海,要么被礼貌地敷衍。

他甚至连其他几个业务组的办公室门都很少能进去,每次敲门,里面的人抬头看到是他这个“冷宫”新来的,客套两句便没了下文。

信息壁垒,像一堵无形的墙,将他隔绝在核心圈层之外。

这天下午,林杰想去开水间打水,路过综合组的大办公室。

门开着,里面几个人正围在一起讨论什么,气氛热烈。

林杰听到他们似乎在争论某个药品是否该纳入医保目录。

他站在门口,犹豫了一下,还是敲了敲门。

讨论声戛然而止。

里面的人回过头,看到是林杰,脸上都露出些许意外。

“各位忙呢?”林杰微笑着打招呼,“我打水,路过。听你们在讨论目录,我之前在江东也接触过一些案例,不知方不方便听听?”

一个看起来像是小组负责人模样的中年男人站起身,脸上堆起笑容:“是林组长啊,没事没事,我们就是随便聊聊。您打水是吧?开水间在那边拐角。”

他客气地指着方向,却绝口不再提讨论的内容,身体也有意无意地挡在了林杰和里面其他人之间。

“好,谢谢。”林杰点点头,提着空水杯离开了。

身后,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关上,里面的讨论声再次响起,却压低了许多。

一种清晰的疏离感,包裹着他。

更让他体会到等级森严的,是食堂。

医改办没有独立食堂,而是在部委大食堂的一个固定区域用餐。

第一天,小张带他去过一次,指了一下大概区域。

后来林杰就自己去。

他发现,食堂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,但座位似乎有着无形的界限。

靠近窗口、光线最好的几张圆桌,通常是办里几位主要领导和高等级司局长们的“专座”,他们谈笑风生,周围形成一个小圈子。

其他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则散坐在中间区域的方桌。

而像他这样新来的、借调的、或者来自边缘部门的,很自然地就被挤到了靠近门口、人来人往、相对嘈杂的角落。

没有人明说,但每个人都默契地遵守着这套规则。

他几次想主动去跟其他组的人坐一桌,搭个话,对方要么很快吃完离开,要么就只聊些天气、交通之类的闲篇,一旦触及工作,便立刻转移话题。

这天,他正在角落里默默吃饭,听到旁边一桌几个年轻人在兴奋地讨论刚下发的一个文件。

“这下明确了,以后试点城市申报,必须要有详细的基金影响测算和风险预案!”

“是啊,比以前规范多了。听说昨天下午的专题会,争得可激烈了!”

“可惜咱们级别不够,没资格参加这种核心会议”

林杰竖起耳朵,这正是他急需了解的信息!

他忍不住转过头,客气地问:“几位同志,你们说的那个文件,是关于什么的?方便借我看一下吗?”

那几个人一愣,打量了一下林杰,显然不认识他。

其中一个年轻人迟疑地说:“您是哪位?这个文件好像是有传达范围的。”

林杰报了自己的部门和姓名。

那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,表情更加疏远。

“哦,长期政策组的啊这个文件,估计还没传达到你们组吧。要不您再等等通知?”说完,几人便低下头,加快了吃饭的速度,不再看他。

林杰默默地转回身,继续吃饭,味同嚼蜡。

他不是在意那几份文件,而是在意这种被彻底排除在信息流之外的无力感。

在这里,级别、岗位、乃至你所在的部门是否“核心”,都决定了你能接触到什么,能知道什么。

下午回到办公室,沈清源破天荒地没在看报,而是坐在那里,手里拿着一张刚收到的内部便签。

“小林,”他抬起头,把便签递给林杰,“刚送来的通知,明天上午九点,二楼会议室,有个关于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座谈会,要求各业务组派员参加。我老了,这种会吵得头疼,你去听听吧。”

林杰接过便签,上面确实写着会议通知,但没有像办务会那样附参会名单。

这是一个机会!

“好的,沈组长,我去。”林杰压下心中的一丝激动。

沈清源“嗯”了一声,重新拿起报纸,遮住了脸,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第二天,林杰提前十分钟来到二楼会议室。

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,彼此熟络地打着招呼。

看到他这个生面孔进来,不少人都投来好奇或探寻的目光。

林杰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,拿出笔记本,准备认真聆听。

会议准时开始。

主持人简单开场后,便由采购中心的一位处长介绍高值耗材集采的进展和下一步考虑。

介绍完毕,进入讨论环节。

几个核心业务组的组长和骨干纷纷发言,有的提建议,有的摆困难,讨论逐渐热烈。

林杰认真听着,结合自己在江东了解到的一些情况,觉得有些观点很有见地,但也有些说法过于理想化,或者回避了真正的难点。

他几次想开口,补充一些来自基层的实际情况,但看着前面那些级别明显高于他的干部们侃侃而谈,主持人也似乎没有注意到坐在后排的他,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选择了继续倾听。

就在会议接近尾声,主持人准备总结时,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。

田福军陪着一位五十岁左右、气质沉稳、林杰在内部通讯录上见过照片的领导,医改办常务副主任,走了进来。

会场立刻安静了不少。

常务副主任微笑着对大家点点头,示意会议继续。

主持人连忙将讨论情况简要汇报了一下。

常务副主任听完,看了一眼全场,最后,看着林杰,微笑着问道:

“这位同志看着面生,是刚来的吧?也谈谈你的看法嘛,听说你在江东搞医保改革很有经验,尤其是智能审核,动静不小。正好,也给我们京城的同志带来点地方的鲜活经验。”

刹那间,整个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,齐刷刷地聚焦到了林杰身上。

田福军站在常务副主任侧后方,脸上依旧挂着笑。

林杰深吸一口气,在众人的注视下,缓缓站起身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