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苟秦 > 第550章 告一段落

第550章 告一段落

燕国出兵后,苟桓大战,立时演变成为三国大战。当前华夏三大强权(藩)同时参战,其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,也必将波及整个北方,乃至左右接下来二三十年的天下格局。

当然,在这场战争逐渐步入高潮之际,所有关注这场战事的人,一时间恐怕还无暇去思考其广泛影响,他们更关心,面对普燕合击,秦国会如何应对,这场大战又将走向何方。

从两路燕军剑指河东开始,河东郡便迅速取代潼关、武关,成为这场大战的中心。而作为秦河东都督、安东将军的王猛,也成为各方势力、各路兵马关注的焦点。

为了表示对王猛的支持,而秦王苟政不只将与其有隙的平阳太守杨间调回长安,还专门发布一道制令,以王猛全权负责河东战争军政事务。

原本,王猛在河东权力便重,经苟政这样一次强化,河东军政大权就彻底系于王猛一人之手,河东上下便更无能够挑战王猛的人了。

这份信任与看重,足以让人羡慕嫉妒,但在权力加身的同时,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,河东军民安危,乃至整个秦国大局,都系于其一身。

王猛能否守住河东,又能守多久,直接决定着这场三国大战的走向。

桓温陈兵津渡,燕军两面来袭,平心而论,压力很大,但王猛俨然是一个具备足够担当的人,也有这个能耐。

在变局发生之际,王猛在河东,做的第一件事,仍不是调兵遣将,加强关隘津渡防御,而集中精力,组织河东土民,抢收秋粮。

河东的秋粟,业已成熟,并且长势很好,难得的丰收年。慕容伪选择这么个时机发兵,大抵也是考虑到秋收的情况,想要燕军突入河东之后,就地掠粮。

因此,王猛这边,不只是在抢收粮食,更在抢时间,要以最快的速度,完成坚壁清野。

而在这方面,河东军民,也算经验丰富了,就在几个月前,在王猛的主导下,他们才完成了一次“夏收”的预演。

当时河东军民,虽然被王猛鞭策得很疲惫,上下怨言颇多,但等到秋时,一切都显得顺利多了。

因为警情,河东各地仍不免乱糟糟的,但在兵荒马乱之中,从官到民,都有一个基本明确的方向与目标。

税粮贡献之后,新收的秋粮藏在何处,往何处避难,准备多少口粮对于普通的河东黎庶来说,战乱将至之际,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,是极其难得的。

而这其中,自然少不了河东官府职吏们的宣传引导,河东各地官府职吏,此次展现出了过硬的素质。

太守王卓,本就是一个精明务实的长官,在王猛当权之后,就更进一步,加强河东官员的培养。

对河东官更来说,王猛这个都督能把每个县的官吏与民生情况,都记清楚,随时察问调用,这就足以让人感到敬畏了。

就在夏收之际,王猛还借机拿下了一批怠误公事与处置不力者,转而新提拔不少年轻千更,其中有不少,都是安邑官府、官学出身的职更、学生。

很多人都有受王猛的熏陶与教导,甚至以王猛学生自居,哪怕被包括太守王卓在内的很多河东官吏、土人,攻许为“任人唯亲”,王猛依旧强力推动。

王景略脑子很清楚,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,在解决主要矛盾过程中的些许杂声与威澜,实在不足为道。以王猛的个性与作风,也不可能拘于那点小节。

如此,在王猛的统筹调度下,河东上下职吏,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。王猛也不不管他们是否心服,他只要求官府做事的效率,只看他的命令是否执行到位。

并且,在长时间的接触下来,很多河东官吏士右发现,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瞒过王猛的双眼,而很多问题,到了王猛这里,往往能够迅速得到解决,至少也有一个解决的思路与方向。

权势与威望,也正是在这点滴之中,不断积累起来。自古以来,都是能做事的人,更容易得到认可。河东上下,厌恶乃至怨恨王猛的人很多,但几乎没有人不服他的精明强干。

河东毫无疑问,是秦国治下一大郡,土地、人口、粮食、军力等各类资源都相当丰厚,但这些资源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效用,就要看当权者统筹调用的能力了。

王猛在河东的一年半时间,展现的正是这样一份能力,桓温北伐之后,更加速其对河东军民物力资源的集成。

这也使得王猛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晋燕两路来犯之敌

河东,安邑。

秋日下的河东首府,四门大开,吏卒押运下,大量新收割的秋粮,源源不断地往安邑城中输送。

与此同时,又有许多粮械,在都督、太守二府的调度下,往玉璧、厄口、蒲坂等河东关防要点转运。安邑,正越发承担着河东防御枢钮的作用。

随着燕军叩关而来,河东二府及下属诸军,也全数被动员起来,各职官军吏,都象被上紧了发条一般,连轴转动。

而王猛这个河东军政首脑,便是紧“发条”的人。甲士侍卫的府堂间,所见最频繁不过来来往往、进进出出的诸河东文武职更。

来自河东各地,乃至关河一线的军政消息情报,都在往王猛这里汇聚,而大量政令军令,也同样由此发出。

在河东,王猛几乎是事必躬亲,战争降临之际,更把“军政一肩挑”的强度拉到最高若是中人之姿,莫说处理决策各类繁复消息,身体能够扛住,都不容易了。

正坐于公案后,不断处理着各地反馈上报而来的军情政事,王猛始终一副从容平和的模样,有时候签发一道军政命令,连头都不抬。

堂间侍立的僚属,换了一轮又一轮,紧张忙碌,却不见丝毫慌乱,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。王猛这个都督稳得住,那么安邑军民便可以压下惊慌。

直到,信使送来一则最新的军情:“禀都督,晋将邓遐昨日突然发动,强渡逗津,敌军势众,蒲阳伯不敌,逗津已然失守!”

闻之,王猛眉头簇起,下意识捏紧了手中的笔杆子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